如密封元件被污垢或凝聚物粘结,应清除凝结物后再进行机械密封的拆卸。
(一)机械密封的拆卸
机械密封的拆卸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。在拆机械密封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,不能用手锤、扁铲,不得敲打机封,不能损坏机封动、静环的密封面,如果因为油污等污垢太多,不能拆卸的,须先用煤油等清洗干净后再拆,这样才能保持机封的各零件完好无损。
(二)机械密封的检修
拆下机封后,首先对安装有机封的泵体进行检查,然后检修机械密封:
(1)检查机械密封各元件。各元件须齐全、无损,59U-35机械密封,动、静环密封表面无划痕、碰伤等缺陷,如果发现有损坏,须进行修复或重新更换机封;
(2)检查弹簧的弹力是否变小,如变小须重新更换弹簧;
(3)检查密封体内壁、密封端盖内表面有无损伤,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。
金属环表面均匀腐蚀,如果腐蚀性物质沾染密封件附近将导致密封件受损。由于金属环本身抗腐蚀性较差,沾染腐蚀性物质后将加速表面腐蚀。常规条件下,金属环腐蚀具有如下几种严重后果:其一是离心泵内介质发生渗漏;其二是金属环受到磨损,影响密封效果;其三是金属环遭到破坏,离心泵密封功能基本丧失;其四是金属环将发生异样声响。在化工生产中,金属环表面被腐蚀后,腐蚀状态分为成膜腐蚀与无膜腐蚀。成膜腐蚀代表金属环被腐蚀后会在表面形成天然钝化膜,会对金属构件起到一定保护作用。但是,金属环材料在成膜后,会加剧其端面摩擦,从而缩短使用寿命,导致钝化膜失去保护功能。金属环在缺氧状态下,新的钝化膜无法生成。在此情况下,腐蚀进一步加剧。无膜腐蚀产生原因是选材错误,此种腐蚀推进速度较快,对金属环十分不利。
轴承密封技术
图片
在新近发展的滚动轴承两端面,都安装有相应的密封装置。其作用,一方面是保持轴承内部的润滑脂(油)在使用中不会流失,保证轴承处于润滑状态,另一方面是保护轴承外界的尘埃或有害气体不会进入轴承内腔,以防对轴承造成损伤。常见的有橡胶或工程塑料的密封圈,也有钢板冲制的密封圈(或称防尘盖)。其密封圈的密封结构多种多样,其密封效果也不一样。密封圈与转轴之间有间隙的,称非接触式密封,间隙越小,密封效果越好,但允许轴的转速越小;相反则反之。密封圈与转轴之间无间隙的,称接触式密封,密封圈接触唇的接触面积越大,密封效果越好,但允许轴的转速越小,相反则反之。密封技术主要研究内容,就是研究开发应用于不同工况下的相应密封装置,以及该密封圈材料与相应润滑脂的共融性等。